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频道:中学作文 标签: 时间:2019年08月21日 17:08:24 浏览: 评论:0条

第二个春天,时机一到,我就去寻找黑头䴓。那一阵我正在反复听2005年Nick Cave、Sting、Rufus Wainwright等人向Leonard Cohen致敬的那场演唱会“Came So Far For Beauty”,寻找黑头䴓的心情大概也无异于此——我是向我的上一年、观鸟的起点致敬。

这么随便把两者比拟在一起,Cohen应该不会怪我吧,他自己也写过一首歌《Bird On A Wire》,“Like a bird on the wire,Like a drunk in a midnight choir,I have tried in my way to be free……”

去找黑头䴓完全没有任何准备——这一年里我既没有温习它的鸣声,没有再翻看过它的照片,也不大记得曾经看见它们时的那片松林位置了。我把这视为一个挑战,想重新印证一下心里对它们的那团隐约模糊的印象,想看看是否能凭着一己之力找到这些小鸟们。

4月过半,早春迫不及待的盛大花事停歇下来,暮春的小花开得低调,树林里满目是青绿绿的,柔和的色泽和难得的寂静都令人感到舒适。远处山峦明晰的深绿色松柏线之外,是黄褐的山地和点点先绿的树冠,汇成浅淡的绿流,像是点彩派的画法。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张

是那一阵阵穿透树林的极为悦耳的哨音,把我引至那条绿荫荫的枫杨小道上。枫杨树刚刚吐露一指长的花序,一串一串的,我很喜欢这些枫杨树,深裂的棕褐色主干、匀称而略微紧凑的侧枝,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它的简约、干练和松展都很吸引我。

令人愉悦的鸟鸣声就好像是自这一片枫杨树郁绿的色彩当中生成的,有如从绿色中形成的一种抽象的东西。这歌声亮泽、嘹亮,猛一听和乌鸫的歌声有点像,不过乌鸫是一段段变化多端的短调,而它是中调,四个音节的曲调悠扬、重复,也更为自信、激越,足以穿越这一片树林。

是什么我没有见过的不同寻常的“奇鸟”吗?循着声音走过去,又在树下听到它们不唱歌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短促的“唧、唧”声,与燕雀群缠绕着树梢飞去来时的唧叫声很像。我用望远镜看到了,原来是黑尾蜡嘴雀。整个冬天它们都是沉默的,很少鸣叫,而这是我头一回听到它们繁殖期雄鸟的歌声,如此高亢,充满生命的激情。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张
黑尾蜡嘴雀就在枫杨树间藏着

观望一阵,原来在这片树林里的黑尾蜡嘴雀数量不少,它们频繁地在树冠层枝叶间来回跳跃、短飞,这里大概是它们的领地,雌鸟雄鸟常常双双对对,游戏似地飞出林子,过一会儿又飞回来。黑尾蜡嘴雀鸟喙粗壮有力,像强有力的钳子,或者与此类似的东西。鸟喙的形状决定了鸟以什么为食,可想而知,黑尾蜡嘴雀有着非常厉害的啄虫和啄食坚硬种子、嗑开果荚的能力,它的外貌也让人感到很敦实,总之是在野外常见的很可亲的鸟。

接着,这条线路像是充满魔力,又响起同样明亮的三音节尾音上扬的鸣唱。我追随着这个声音,一直走到对面水边的连翘灌木丛中,离得很近了,还是看不到,直到这个小黑影无奈跃上一棵矮柳的枝头,一团毛茸茸圆乎乎的小棕球,几乎没有脖子,长长的尾巴,我这才反应过来,是棕头雅雀——冬天我以为我记住了它们的声音,隔了几个月再听,这声音又变得陌生了。棕头鸦雀看起来似乎比冬天时瘦了,也许是因为冬天里它们为了保温总是蓬松着羽毛。

整片林区里都有棕头鸦雀的鸣声,我一路跟着这悠扬的声音,走过两棵并肩如父如子的大悬铃木,走过铺满二月兰和夏至草的小路,走在幽静少人的石墙边,几只棕头鸦雀在这里低矮的金银木丛中纵情地唱着,以石墙为界,跃来跃去。毛白杨散播着杨絮,像是高大的造雪机,把附近的小路全涂白了,我也边走边忍不住摇晃一下经过的油松,挥洒雄球花烟雾般的黄色花粉,直到走到一片雪松松林里,忽然听到了有如机关枪一般、急促不休的尖利“唧、唧”声——我好像忽然恢复了记忆,莫非这就是我去年被带着走过的松林,听到的就是黑头䴓短促的尖叫?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4张
两棵并肩的大悬铃木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5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6张
杨絮被野草固定下来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7张
雪松林里

在松林里找鸟实在是太难了,松枝高耸,密密匝匝,光线暗哑,更何况听了一阵,声音忽然就没了,耐心等一阵,才又在另一处响起。就这样被这个有如不停地快速捏橡皮鸭一般的“唧唧”声引逗着,在四五棵雪松树下转圈圈。它们就在头顶,可就是看不见,松针逆光,银白闪亮,我带着录下鸟声的视频悻然而回。

傍晚乌鸫的歌声更为复杂动听了。短暂紧迫的求偶和繁殖季节,这一天什么都是一对儿,一对儿金翅雀,一对儿乌鸫(即使是一只,也有远方的另一只和它呼应,看来它的情歌是奏效的)。绣线菊素白的小花刚刚绽出来,同样洁白的繁花还有欧洲荚蒾、欧洲绣球,一棵泡桐开出我所见过的泡桐里最明紫色的花,水杉的羽叶袖珍精致,开过花后的玉兰新叶也像小小的蒲扇,棣棠是微缩版的太阳⋯⋯但因为没有看到黑头䴓,到底还是怅惘的一天吧。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8张
绣线菊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9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0张
欧洲绣球,刚开时花团是青绿色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1张
这么紫的泡桐花第一回见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2张
水杉的新叶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3张
单瓣棣棠

我反复听着网上黑头䴓鸣叫的音频,对比我录下来的这段,基本确定无疑,但因为并没有亲眼看到,还是不敢完全断言。我也并不想问人。张口一问,答案一定很快就水落石出,但这样的答案未免来得太容易了。我还是等待着自己亲眼证实的那个时刻。

受着这种“求知欲”的蛊惑,过了几日,我又再度走向了那条枫杨小径。

黑尾蜡嘴雀依然在那里叽叽喳喳,有时候听上去像是雄鸟之间在吵架。停留在这里看它们的时间里,有一对儿从树上飞了下来,一直在草地上寻找吃的。雌鸟的头顶没有那明显的黑帽子,它们强健而厚实的鸟喙再度引发了我的兴趣。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4张

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到达加拉帕格斯群岛之后,也考察了那里的地雀,回到英国对采集的雀鸟标本进行研究后,他认为鸟喙形状的细微特征能对捕食方法产生影响,这种差异足以影响鸟的一生,因为除了睡觉以外,鸟的所有时间都用于捕食,喙的形状要么有助于稍微延长鸟的生命,要么减损它的生命,他认为鸟喙也具有适应性,“一颗最小的谷粒足以使天平倾斜,并最终决定谁死谁生。”达尔文虽然没有再进一步具体验证他的理论,不过却开启了后世一群科学家们对鸟喙的长期研究,他们用严谨而翔实的数据,证实了这个演化理论——鸟喙的形态,的确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我现在还看不出黑尾蜡嘴雀们在草地上啄食的是什么,也许有甲虫,也许也有草籽。正是它们强有力的鸟喙,使得它们的食性很杂,因此也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枫杨树的枝叶比前几天更为浓密了一些,在枝杈间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鸟巢,很高,伪装性也很好,乍一看上去无非是一些枯枝,不像喜鹊巢那么大,很有可能便是黑尾蜡嘴雀的巢了。无论如何,我又多看到了一些东西,只要够细心,哪怕只能待在很小的一片地方反复观察,也总会有新的发现。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5张
树枝背后有个鸟巢

悬铃木已经长出新球果,元宝槭开始落花了,树下一条鹅黄的花径,像走在桂花雨里,也有一种轻微的香氛。低头有许多可看的,无数的蚂蚁洞,一堆堆松散的土,脱落的杜仲翅果,繁忙的繁殖季。我不由得想到那些掉落出鸟巢的雏鸟,也是没办法,物竞天择。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6张
元宝槭落花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7张
许多蚂蚁洞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8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19张
楸树开花了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0张
流苏树

看了楸树、流苏树的花之后,我走到雪松林里。这一次听见许多黑头䴓喋喋不休的尖叫。我坐在林中大石头上吃东西,一只北松鼠也大胆地从树上下来,在草地上找吃的。它一个一个搜索着地上的雪松球果,那些球果显然是不止一次被翻检过,几乎见不到一枚完整的球果,种鳞都片片剥落。我们就这样相隔不过十米,互不干扰,各吃各的。雪松实在太高了,有一个时刻,我马上就要看仔细一只黑头䴓了,它又像爬台阶一样,一级一级跳到高处去。

傍晚一群金翅雀在月季园边的大杨树上丁零零地鸣唱,在这里我终于看到了一只沉默的黑头䴓,虽然光线已经变暗,没错,就是这样的黑头䴓,跟我去年看到的一模一样。

千真万确地认定了它们以后,就哪里都有黑头䴓了。除了我步行所到之处,连电影里也都是,那一阵看的北野武的《座头市》、市川昆的《古都》,时常都能听见它们在背景里、在远方的鸣声,毕竟都是䴓家族的成员们,那终年常绿的密密针叶林,就是它们的栖居之处啊。

抬眼所望的山色,比之于上一次又有很明显的变化了。我就像在观看大自然一个缓慢又细腻的绘画过程,绿色先是在山缘的轮廓上勾勒出线条,然后慢慢上色、渲染,直至最后变成幽幽的青山。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1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2张

第三次来,我已经对这里的地形轻车熟路了。对我来说,这里也不再单纯地是一大片山林,而是几块划分清晰的领地,步行时,脑海中有一个无形的声音在自言自语:经过蜡嘴雀的地界了,到了柳莺群聚的地方,棕头鸦雀最爱待在这一带,小PT时常扎猛子的水域,大山雀固定出没的大树⋯⋯

深谙鸟类的俄罗斯作家尼·斯拉德科夫写过一篇小文《鸟歌为我指路》,他便是用鸟鸣来标记地理方位。他说,森林里的路,一条跟一条不一样,很容易迷路,不过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森林里的路走过一回就一辈子记住了,这样的路就很想一次再一次地去走。他曾经在森林里,手里拿着一张自己早年写下字的纸片:去响溪村和去矢车菊村的岔路口,有秧鸡叫;两条旁边长飞燕草的小路,有知更鸟叫的一条是通往响溪村的,而有棕柳莺叫的路是通往矢车菊村的。鸟歌指路很灵,在森林里找路,只需用耳朵听,听着鸟声走路,路其实并不难走。鸟歌比什么指路牌都管用,指路牌很快就旧了,朽了,而鸟歌是不会变旧的,更不会变朽。

“我进森林用纸片记路,已经有多个年头了。我出去多年,穿森林回乡,还是能一找就找到家。虽说走得很熟的路,但有时也会忘了怎么拐,会迷路。没有鸟歌指路,没有早年那发黄的纸片,连我也会不知道该怎么回家的。……凭鸟儿的歌声,我就能顺利回到生我养我的故园。这鸟歌的唱法今年是这样,到你孙辈、曾孙辈那时还会照样是这个唱法。鸟儿们总在老地方唱同样的歌,任何指路牌都没有鸟歌指路指得准确。”

这一次,我彻头彻尾地看到了黑头䴓。斜阳照射的油松林里,有一只立在枝头,高声放歌,这鸣声里实在有太强烈饱满的感情,自然也很有感染力,整个松林都好像被这声音罩住了,被打动了。它那种急促迫切的节奏,就好像不停地在说“快来爱我”,好在过一会儿就有了回应。我循声很容易就找到了它,久久地看它引项高歌,以至于树下长椅上坐着的一对儿情侣都不好再继续搂搂抱抱了……那小小的胸腔怎么能发出这么有力的声音,要积聚多少能量才能唱得这么久啊……

事情还没完。

之后我就在这片空旷巨大的松杉林里随意晃悠,岔路口的一棵大桃树吸引了我,信步往那里走过去,是以前没走过的一条路。看了一会儿小道边的山楂,有一种粉色的品种还是第一回见;看了看鸡麻的花瓣还未打开时皱缩在花萼里的样子;看了看猬实萼筒外面密密的毛茸茸的刚毛 ;看了看平常不太多见的毛叶水栒子的花朵,又蹲在地上拍了一会儿乳浆大戟绿莹莹的花盘⋯⋯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3张
就是路口的这棵大桃树把我引向了银喉长尾山雀的雏鸟们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4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5张
在这条山楂树小径附近来回追着它们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6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7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8张
很少见的粉色山楂品种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29张
猬实的花还没有打开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0张
鸡麻花的花瓣皱缩在花萼里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1张
水栒子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2张
乳浆大戟

以上这些镜头都是电影里一贯的渲染和铺垫手法——就在这时,我听到一阵阵轻弱的“si-si-si”声,像是那种震颤的弦音,起始的一两秒细亮,有点像山雀,但这si-si-si又连绵不绝,有点嘈嘈切切,这熟悉的声音,我一下子知道了,是银喉长尾山雀,再一抬眼,不用望远镜,两只雏鸟就在眼前灌木的枝桠里站着,si-si-si,si-si-si。啊!太可爱了,我几乎要就地融化⋯⋯

无法形容这种狂喜。完全是随机,凭直觉和声音遇到了它们。它们也好似很意外和震惊,一动不动,像还不会飞,但是我错了,不一会就飞走了,飞行能力还很不错,看来雏鸟学习得很快。但紧张不安的叫声一直在暴露着它们,没有父母庇护和指导的小家伙们,只能用叫声本能地来抵御危险。我从山楂树一直追随着它们,下了小坡,追到桃树林,发现它们的父母在这里。成鸟的叫声是连续拖长的单音节,像是拧发条,这是它们的警报声。它们并没有飞离,始终在视线之内,离我很近,像是要保护它们的宝宝而极力吸引住我。

我是去追看幼鸟呢还是再看看它们?这时候看到一只成鸟捉住了虫子,它衔虫往相反方向飞了一段,停在桃树的树枝上,左右晃着脑袋,像是在思考该怎么处理这只虫子、在有危险靠近的此刻该怎么办。很快它做了决定——飞向了它的孩子们。我自然是跟了过去,在一棵红叶李树上,就这么,看到了一串鸟宝宝!起先它们还是散乱地在这一片区域里飞着,有时也会在树上轻啄一下小虫卵,接下来可能很快就要学会捕食虫子了。现在它们集体栖在了一根枝条上,头尾交错着,挤挤挨挨,啾啾唧唧,等着爸妈来喂食。最初一路引着我过来的两小只便也在其中。此刻的我感到何等幸福呀,我几乎要大跳几下,或者翻两个跟头,要不是怕惊扰到这串银喉长尾山雀宝宝。只能狠狠按住自己,但还在傻笑⋯⋯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3张
成鸟衔了一只虫子回来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4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5张
裸眼远望过去是这样的一串,我如今再看还是被融化,融化……

成鸟喂完一只,很快飞走,小只们就闭眼睡觉,有的睡着还索性张着嘴,有的还当空排放,成鸟回来,就又一片si-si-si的乞食声⋯⋯我开始数是8个,换个角度又数到9,后来再仔细看相机里的照片又变成10。幼鸟胸前橙红,头淡黑,翅膀上有白色纹路的翼斑,鸟喙也是黑色。它们整体的色彩都与红叶李相呼应,羽色成为很好的保护色,此时几乎与树融在了一起,浑然一体。多好的藏身过夜之处呀。

银喉长尾山雀夫妇极为忙碌,子弹一般在林子里穿梭,间隔两三分钟就会衔着虫子回来,白胖的、黑长的、带着毛刺的不同肉虫。它们一门心思只有捉虫喂雏,间或还会留下一只在雏鸟们的附近放哨,在悬铃木、山桃、国槐树上寻找食物时,也是一直在彼此轻声呼应着告知方位。它们就像一个“成年人”那么成熟,也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育雏的焦虑,在我观看的一个多小时里,它们的喂食非常频繁,不停在找虫子,飞来飞去,还得警惕外部的危险,由此可以推想,一整天里它们的生活不外乎也都是如此,雏鸟大张的喉咙以及急促的声调也在不停地刺激和驱动着它们反复投喂,真是比人类要辛苦太多了,而它们的体型无非也就比幼鸟稍大一点。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繁殖期间亲鸟的投喂行为,也是出自于一种本能的内驱力。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6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7张
成鸟就是在附近的碧桃和老国槐树上捉虫子的

我能看多久,就看了多久,直到不得不离开。我像是看了一个细腻高清的纪录片,而我自己就在纪录片里。满月升起在漆黑的树梢,群山的山影层层重叠,从黑绿向着深蓝过渡,青色的烟霭笼罩在山间,山的背后则是渐渐淡去的红光。这是我见过银喉长尾山雀一家之后的山色,是无数个黄昏的山色中最特别的一个。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8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39张
不同寻常的一个黄昏

回家以后,耳朵里整晚好像仍然回响着银喉长尾山雀的鸣声。对于我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看到银喉长尾山雀一家之后,感到自己拥有了一种什么无形的东西,无法描述出来,好像它们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或者我成了它们的一部分……我知道,这一带将被我在头脑里定义为“银喉长尾山雀一家待过的地方”。

第二日是假期,想必游人很多了,小鸟们恐怕不会再待在原处,但我的心却燥动不安,不再去看它们一次,我是无法在家里呆住的。我沿着完全相同的路线重走了一遍,像是复刻前一天的经历:雪松林,山楂林,猬实、鸡麻的矮丛,红叶李,碧桃树,老槐树,没有了,什么也没有看见了⋯⋯ 人们在林中铺着野餐布,搭着便携帐篷,天气中途变阴了,虽然下午又小晴了一会儿,鸟声却稀少。回程路上天空布满厚厚的层积云,露着被太阳灼烧的金色的四边,黑云压在整个北京城之上,像在炙火中烧烤一大块灰铁。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40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41张
这一天的云很好看

再过一天,天依然阴着,我假想阴天鸟少这个定理不一定完全都是对的,也许不那么晴晒,游人也会渐少,小鸟们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刺槐花好像一夜之间齐齐绽放,几棵黑黢黢的老槐树从梢头一点一点绿起来,到底算是开始萌生叶子了。水面的蚊蚋十天前还如微尘一般很难察觉,现在已经是无数清晰可见的小黑点了,脚下的荆芥丛中终于终于飞出一只菜粉碟,听得见它翅膀忽闪的声音,麻雀幼鸟的叫声就像是扔弹珠,山楂花快谢了,我扬脖子的能力增强了10个等级,而那一家小雀仔们,依然还是无影无踪……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42张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43张
山谷里的刺槐开花了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44张
我担心的一棵老国槐总算长出新叶了
孤岛飞鹰前传之英雄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 第45张
水面的蚊蚋越来越多

我来回走了许多遍,不甘心就这样回去,渴望着机缘再度来临,直到最后,我像追隼的J.A.贝克一样,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了,到此为止吧……

就是这样,鸳梦难温。野外的经历完全无法复制,你能得到的,要么是零,要么就是一百。无论如何,我觉得我所获得的已经足够多了。

时隔很久之后,我依着回忆书写这一切,忽然想起了济慈说的一段话:诗需要透过感觉来了解,潜入湖中的重点,不是立刻游到岸边,而是在湖中的过程,尽情享受水的感觉,不必对湖了如指掌。而寻找黑头䴓的经历和过程,也无异于领会一首诗的诗意。在到达找到黑头䴓这个终点之前,我所经历的这一切——春色怎样一步一步地加深,自然界里的生命是如何渐渐地生动起来,蜡嘴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黑头䴓自信的求偶之歌,以及,如同奇迹一般与银喉长尾山雀一家的相遇——已经是充分享受到了游在湖水里的感觉。


自然                 北京                 生活
┆本站链接1https://www.az99.com.cn/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